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
【書生|113】如玉之島,是嗎?
前些日子跟朋友約要去看電影(也不過就是上個週六而已),提早到的我,從包包摸出放了很久卻有一搭沒一搭在看的書,而非小說類的書,都會習慣帶枝鉛筆畫個重點,以便後續的查找,或撰寫心得。
已到電影的開演時間,友人才剛準時到達,既然還不知道要等前面的購票人潮消化多久才會買到電影票,於是我就提議乾脆去吃飯好了,畢竟我從早上到下午都還沒有正式進食。
兩人遂往藏在西門町巷弄間的素食餐廳前進。我點了份套餐,對方點了份火鍋,我還加點了份美國薯條,邊等待食物的上桌。
店裡有個之前沒有見過的小女孩,拿著手上的紙箱,到處走來去的。
可能是看到我正注意著她手上的紙箱,就大喇喇在我前面的空位坐下來,問我要不要玩玩看。
原來是她自己找來紙箱,東割西挖的,做出一個類似夜市或路邊那邊投幣式的遊戲機,只要投入硬幣,就可以觸動機關,掉下禮物來。
這個紙箱也未免太神奇了吧?看我饒富興味地看著紙箱,女孩就更大方分享她的創作,當然,我也邊提出我的疑問。
我猜隔壁桌的客人一定有誤會我們之前可能就認識,要不然怎麼會聊得這麼起勁,一個是即將升小學四年級的學生,一個年紀已不小的中年人,甚至後來上桌的炸薯,我們還分著一起吃。(當然,錢我早已付完。)
跟我先前的推側差不了太遠,這個女孩是家裡的獨生女,這家店是爺爺開的,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從台中來台北幫忙。
據我所知,現階段的小學,已經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孩子,都是外籍配偶所生的新台灣之子。
我一問之下果然Bingo,這個孩子的媽媽來自越南,再隔個幾天,她們準備一起回越南找外婆去。每個孩子都是孤單的,尤其家裡沒有其他的孩子可以打打鬧鬧的時候,他們應該很想要有個人聽他們好好說說話吧,就算是一個中年大叔也沒關係。
就像這個孩子告訴我說,這是她第二次回越南了,上一次回去是她八個月大的時候,如今她都已經是十一、二歲了。詳細追究原因,聽說是爸爸「不允許」她們回去越南。
聽到她態度自然地這麼說的時候,我的心裡突然糾了那麼一下。如果我是一個爸爸,嫁了女兒出去就已經夠捨不得了,更何況那不知多遠的台灣,然後還要隔十多年才能跟女兒見上第二面,光是這樣試想,就夠讓我心疼不已了。所以我真的無法想像,同為台灣人的那個爸爸,同樣有了個自己女兒的那個爸爸,怎麼會「不允許」自己的妻女回娘家呢?
就像我一直很偷懶地以為,越南是個母系社會,但從書中的報導才知道,其實他們的孩子都從父姓、財產也都由兒子繼承居多,男女出生率的比例已是失衡的112:100,而這又是哪門子的母系社會?到底是台灣人的算數不好?還是只是呈現台灣人的普遍無知又自大?
身旁的朋友常問我說,為什麼我喜歡看書?與其說自己「喜歡」看書,倒不如說,因為在書中,才發現自己的「無知」,知道自己的「渺小」,就像陳夏民曾說過的,多學了一個正確觀念,就像是把自己腦海裡的錯誤的認知剪掉了一條一樣,就像蛇要歷經脫皮一樣地掙扎疼痛,但也因此才能長出新的自我,把瓶子的水再倒掉一點點後,才能裝進新的水源一樣。
以致於後來在看完台灣的外籍勞工與外籍配偶所投稿出版的《逃》與《離》之後,現在的我不管去桃園火車站、中壢火車站、台中火車站,還是齋戒月後在台北車站大量湧現信奉穆斯林的「外國人」,都比較有同理心去看待,也常帶著高度興趣與他們溝通,常常在路上「解救」迷路的外國朋友。
有時候覺得自己可悲的是,老是以歐美日為尊,甚至現在動輒也要看大陸的臉色,殊不知當我們愈來愈老、出生率愈來愈低的時候,這片土地上多達七、八十萬人來自越南、菲律賓、印尼、泰國等東南亞的國家的支撐,或看護,或幫傭、或廠工、或漁工,甚至幫我們生下新的台灣之子,幫我們做著台灣人不想做的3D工作(Dangerous、Dirty、Difficult),過著表面上安和樂業的工作,背地裡有沒有努力維護著「正義」兩個字,其實我們自己內心都一清二楚。偶爾看新聞報導知道在國外打工、工作的台灣人,被當地人士欺侮的時候,我們都會同仇敵愾的,可是捫心自問我們是否也有好好對待在這被越南人稱為「玉島」的台灣上好好疼惜照顧也是別人家的孩子時,又是什麼樣的答案了呢?像作者所講的,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追求正義了,憑什麼要別人正義呢?
為什麼要多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?
因為看到朋友的優點,我們可以學習。我提醒著自己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拿個國立的畢業學位、有份可糊口的工作、站在台上當老師、賺錢養家的父母、多看了一點書就以為自己才是真理。
如果每個男人的這輩子,一定要沾染上一個「不良」嗜好的話,我希望它是「運動」、是「閱讀」、是「寫作」、是「音樂」、是「電影」、是「服務」,沒有哪個男人比較高級的問題。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,只要跟自己比,只要自己有慢慢地在進步,變成一個更好的人,那就太好了。
在這本來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台灣,就像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其實或多或少都有著原住先民的基因的時候,希望小女孩的爸爸未來可以在不是因為經濟因素的考量下,讓這母女多回娘家走走,讓外婆不單單只是個「外」婆,而是多了一個人來愛這個孩子,那麼台灣才有機會成為人人都嚮往的如玉之島。
張正寫說:「我其實不是為了『他們』而做,而是為了我自己。我希望『他們』過得好,其實是希望我自己更好,也希望我所安身立命的台灣,更好。」
【完成日期】2015/08/23()
【原始位置】https://goo.gl/9Ej9MW
【書✖人生】https://goo.gl/5Ja9i3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